“夏训”之后你的“配速”提升了?
九游体育网站入口赛前最后一次30公里,平均配速3分50/公里,最后1公里3分31,平均心率168次/分,顶到位了,配速提升了,总算达到预期目标,接下来开始准备比赛啦!——98跑俱乐部队员硕硕。
马拉松比赛时间,主要聚集在春秋两个季节,这是因为春秋相对凉爽的天气,利于运动员跑出好成绩。9月以来,每个周末都会有若干场路跑比赛,精英运动员早已经奔赴国内外赛场挣奖金、冲PB。大众跑者同样也迫切想在比赛中证明自己,从而在年终考核中交出一份好的成绩。
近期,98跑俱乐部队员也在全力备战“北马”、“南马”、“上马”等各类比赛,在经历过一个夏训的周期储备后,大家的状态逐渐进入较佳的备战状态,重点课的训练配速也提升明显,个别队员甚至开始担心会不会“状态”出早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秋天配速提升明显的现象,以及如何掌控自己的竞技状态?
首先,进入秋天,配速提升是非常正常的训练现象。对于中长跑训练而言,温度是制约好成绩的最大因素,特别是在夏天进行长距离训练,很难达到较高的训练质量。当进入秋高气爽的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大家的跑步体感会很舒服,身体消耗也没有夏天那么大,体能储备更加充沛,也能够承受更大运动负荷,训练配速自然而然地就提升了。
其次,经历过一个夏训的速度训练、专项训练和耐乳酸训练储备,机体抗乳酸的能力和最大心肺功能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运动能力的提升在夏天体现不明显,但是随着秋季温度的下降,会逐渐体现在配速数据上。例如:完成一堂20公里有氧训练,同样的心率或体感,夏天和秋天的完成数据相差比较大。
第三,进入赛季备战阶段,对于比赛的渴望,会让大家在指定训练计划和执行训练计划时,会更加严谨、细致,自律,赛前训练的课表,课与课之间的衔接,训练计划的针对性比较强,大家对待训练的态度和专注力也会更强,这些因素都会提升训练质量,帮助大家进入一个较佳的竞技状态。
首先,赛前训练,训练配速的提升是积极的现象,至少说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竞技状态处于上升势头。当然,这时候也要学会在训练中控制训练负荷。控制训练负荷的目的是为了在保持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上,不让机体出现过度疲劳现象,否则将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状态。
其次,在训练跑量的安排上,进入赛前最后2周,周跑量控制在60公里以内,训练次数4次左右。除了强度课外,其他课以低强度有氧慢跑为主,低强度有氧跑量不会产生明显的身体过度疲劳,也利于身体主动恢复。
第三,在训练强度的控制上,重点课的训练强度尽可能不超过最大强度的85%。赛前训练,大家很容易练着练着就兴奋过头,导致竞技“状态”出的过早。因此,越是状态好,越要沉得住气,压一压配速,从而保证将最佳竞技状态留在比赛时。
除此之外,赛前训练也是磨合新款比赛装备、强化饮食营养、调整生物钟等重要阶段,需要提示的是,新装备的试穿应先在慢跑中尝试,再在重点课上试穿。
同时,我们也要利用1~2次重点课,按照比赛的时间和竞赛流程过一遍,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保证比赛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