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装备战斗力生成的几点思考
二是训法先行,加快新装备训练的科学化。在研制新装备时,针对可能的作战环境和对方的装备情况,更新适应作战需要的训练内容体系,使装备训练日趋科学化。
新装备科技含量高、功能广泛、结构复杂,部队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故障率高、配套困难和装备等人的现象,制约了部队作战水平的提升。要使新装备尽快生成战斗力,在训练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新装备训法研究落后于战法研究,导致对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指导还不够得力。要加快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步伐,必须确立用法、训法、保障法研究先行的观念。
新装备形成战斗力是科技应用的过程,要注重学科技、用科技,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新装备是科技的载体,不仅研制发展要靠科技,管好用好也要靠科技。要充分依靠科技,强化科技在新装备形成战斗力中的作用,增加训练和管理方法、手段中的科技含量,加快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要坚持把群众件技术革新活动与正规科研结合起来,把普遍性的小改革与重点攻关结合起来,把自主创新移植引进结合起来,把科研创新与成果推广结合起来,使科技成果迅速与新装备相融合,转化为实际战斗力。
新装备指的是包括装备本身、技术资料、保障设备等整体系统。如果能科学安排各分系统建设所需时间,同步实施部分环节,将会有效缩短战斗力的形成周期。因此,在新装备立项后,应该同步制定和发展综合保障计划、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训练设施、保障设施建设。
以实战为牵引,加大新装备战术训练课目的比重,研练新战法是促进新装备训练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必需的实践过程。所以必须瞄准实战需要,建立复杂的实战背景。
一是人装结合训练要在实战背景下进行。应建立完善专业训练基地,利用AR、VR技术创造各类条件下的接近实战的训练环境。通过实际操作、真实体验,使官兵在实践中切实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运用能力。按照逐级合成、逐级形成战斗力的要求,实现人装优化、人装合一,实现从单装操作、整体合成到战术应用全要素地训练。
在订购新装备的同时,订购维修配件和设备,并根据装备配件的使用情况,科学制定配件标准。不仅要保证服役期内的配件数量,超期服役的配件也要有一定比例计划。新装备交付的同时,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一并交付。
一方面,在新装备生产研制之初,就组织部队人员着手编写配套的训练大纲。目前,一些新装备训练还停留在摸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系统的训练大纲,原有的训练大纲远远满足不了新装备的训练需要,这就要求针对新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和作战使用特点,大胆探索,制订与新装备使用相适应的训练大纲。另一方面,在新装备研制生产阶段,组织人员研究对其特点展开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避免盲目操作。重点掌握其设计思想和使用环境,超前探索操作使用规律。要按照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时间、规定的程序、规定的方法对装备进行保养维护,确保新装备战时能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以成规模求效益为重点。新装备形成战斗力不能零打碎敲,要成建制地在基本作战单元的基础上形成战斗力。
二是围绕协同求效益。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具有系统性,要加强全过程、全系统的训练,使作战阶段、战术环节和各武器系统有机衔接,形成新பைடு நூலகம்备的系统功能在协同训练中的高效益。
三是着眼重质量求效益。对于新装备来说,片面追求训练时间、训练次数,很难提高训练效果,必须从基础科目做起,扎扎实实用懂用精。
二是要着眼实战,从严从难抓好以操作使用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术基础训练,提升官兵的专业素质。从难从严抓好各种严苛作战环境下的战法研练,以新装备的完备功能支撑战法的创新,以新颖的战法,为新装备的使用训练提供广阔空间。
三是要不断研究挖潜,用好新装备。新装备往往功能强但技术含量高,有些功能实现起来操作相对复杂而容易忽视。因此,要着眼实战,积极鼓励官兵努力研究新装备的全部作战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新装备的作战作用。
新装备的使用和维护与常规装备有着较大差别,必须在人才培养上超前,与装备研制同步。应采取超前培养的办法,在新装备研制阶段就与科研单位建立联系,派出部队操作使用骨干到厂家参观学习,理解掌握新装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这样,就能够在新装备配发到部队之前就培养出一批骨干力量,既可以缩短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又可以利用科研院所的训练资源。
三是保障法先行,加快新装备保障的正规化和标准化。新装备的保障十分复杂,如果沿用传统的保障方法难以形成应有的战斗力。因此,在装备研制或引进阶段,应先行探索研究新装备的保障方法,使装备的保障标准化。
过去,我们比较注重单兵装备战斗力,缺乏系统意识和通盘考虑,装备战斗力效益不高。解决这九游体育网站入口一问题,要做到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