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形势下装备保障实战训练主要问题及提升策略范文2
装备系统野外训练场地较少,难以完成野战条件下的班(组)协同和分队综合训 练,训保设施功能不够配套,实战化训练环境还没有真正构建起来。训练保障建设投 入不大,常用训练器材教材紧缺,尤其是组织新装备训练,缺乏模拟系统、仿真器材 和配套的训练装备。 上述问题的存在,从客观上看,装备机关和保障分队编制人员少、专业分工细, 组织训练确实有难度;保障分队平时维修任务重、保障大项活动多,容易造成与专业 基础训练争时间、争人员现象;现有装备老旧杂差、“多代同堂”,与实战化训练要求 差距大。从主观上看,有的部队对装备保障训练重视程度不够,看作是业务部门的 事,没有纳入部队军事训练的“大盘子”,重保障任务完成,轻保障训练落实,议装备 管理多,议保障训练少,忽略了装备保障训练直接服务作战的功能,人力、物力、财 力投入不够,欠账较多。尤其是部分部队后装机关合并后,还没有完全理顺关系,工 作职能界定不科学,抓装备工作的力度有所减弱,特别是受单纯技术保障的惯性思维 束缚,对保障训练抓得不紧、研究不深、训的不实,导致保障训练处于低层次徘徊状 态[7]. 3提高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水平的思路举措 3.1遵循实战实训的运行机理 围绕使命任务练保障是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基本要求,开展装备保障实战化训 练,要把握以下运行机理。 3.1.1使命任务导引 以作战装备保障任务为预期目标,通过作战任务、保障对象、保障能力的导引, 使装备保障训练这一系统的整体涌现性向实战趋近,进而实现装备保障训练实战化。 任务导引强调以部队担负的使命任务为牵引,以现行编制装备为保障对象,围绕实战 保障能力指标来综合确定训练任务。 3.1.2环境条件塑造 构设与实战最为相近的环境,模拟与实战相似的条件,通过让受训对象融入“剧 情”、登上“舞台”塑造其适应战场、驾驭战场的能力,进而实现训练实战化[8].环 境塑造强调在复杂困难战场环境中,突出实装、实打、实爆、实修、实救、实供等训 练内容,通过困局、危局、险局来摔打锻炼部队。 3.1.3对抗检验驱动 将对抗、竞争、检验引入训练进程之中,使装备保障训练具有对抗性和检验性, 促使受训对象在背靠背、硬碰硬的“剌激”中提高训练积极性主动性。对抗驱动强调 在装备保障训练中增强活力和动力,使部队在激烈对抗中斗智、斗勇、斗力、斗技, 实施精彩激烈的角逐,进而实现训练实战化。 3.1.4全程反馈增益 采取考核、评估、评比等多种手段对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过程的偏差进行衡量, 并通过不同渠道反馈给组训方和受训方,使其快速纠正、消除偏差,使训练效果不断 趋近实战。反馈增益强调在训练全程中发现偏差、找准问题、发现短板、寻求对策, 确保能力生成与实战要求相一致。 3.2构设实战管用的训练内容 3.2.1充实信息化内容 针对大量信息化装备编配实际,增编信息系统装备综合集成建设训练内容,充实 一体化指挥平台操作、保障行动代码指挥、通信分级组网、装备保障信息感知等信息 化训练内容,完善计算机、光电、精确制导等高新技术装备部件的一体化检测与维修 训练内容,增设远程技术支援、数字地图使用、无人机战场技术侦察等训练内容。
特别是要重视突发情况的随机导调和研练,防止“上面按计划导,下面按程序走”,避 免战术训练程式化、简单化。 1.4新装备训练是关键 抓新装备训练,装备系统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为部队开展训练提供技术指 导。目前部队配发的新装备种类数量越来越多,要认真研读操作使用教范,抓好新装 备基础知识学习,把装备构造原理、战技性能和使用要求搞清楚[5].要组织专业技术 骨干学习操作规程,掌握新装备操作使用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结合训练和实打实 爆作业,指导分队使用人员进行操作技能培训,达到操作使用规范、分解结合熟练。 针对新装备构造复杂、信息技术含量高、维修保养和储存保管要求严的特点,组织专 业人员学习新装备技术原理、九游体育维修保障和技术管理,熟练掌握检测维修手段和排除一 般故障的基本方法,尽快成为会用、善管、能修的行家里手。 2新形势下装备保障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战争就是打“信息”、打“装备”.部队能不能打胜仗,装 备能不能保打赢,关键看装备保障训练是不是贴近实战练、贴近实战保。新形势下装 备保障训练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2.1装备保障训练落实不够 主要表现在“四多四少”,即以工代训多、自主组训少,单兵专业训练多、班组协 同训练少,技能基础训练多、一专多能训练少,保障分队训练多、业务机关训练少。 装备机关制定训练计划统筹不够,既不愿跟司令部门沟通,也不想与基层实际结合, 缺乏针对性,没有操作性[6].有的保障分队训练月计划周安排随意性较大,考核成绩 不登记,评定结果无档案,训练过程有时处于失管,导致时间训不够、人员训不齐、 内容训不全、质量难保证。 2.2实战化训练水平不高 训练内容与担负任务结合不紧,按实案要求训、按实战标准练的意识不强,对装 备作战运用及保障研究不深,甚至装备基本性能不掌握,缺乏对训练的科学指导。实 供、实修、实救没按战时要求实际到位,物资携带以少代多、展开行动以虚代实、情 况处置一厢情愿,重营区训练轻野外训练、九游体育重等级维修轻抢救抢修、重技术轻战术, 修理分队成建制野外驻训没有很好地落实。 2.3人才队伍综合素质不强 从近年来部队战备训练和完成大项任务情况看,装备人才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 质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重大演训、专业比武中能独当一面的尖子骨干更是少 之又少。保障分队人员编用不一、训用脱节,干部骨干专业对口率不高,缺乏相应的 理论功底和教学组训经验,一专多能和技术精英型的骨干不多,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造成骨干断层、青黄不接。 2.4训练秩序不规范 有的单位重训练轻管理,考核避重就轻,内容过于简单,组考人员素质不高,有 的组织训练教学不规范,教案不完善,注重理论辅导,弱化实装操作,专业技能水平 提高不快,有的对装备保障训练漠不关心,训和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制度 机制也不够健全,特别是在督导检查、训练问责、奖励惩处等方面,还缺乏行之有效 的办法。 2.5训练保障不配套 装备保障训练条件不够完善,无专职教员,也没有稳定的兼职教练员队伍,部队 自训能力弱。
作为装备保障训练的最高形式,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是贯彻强军目标、聚焦能打胜 仗的有力抓手,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军事斗争装备准备。新形势下,要以使命任务为 牵引,提高认识基点、破解现实难点、把准推进焦点,坚持走实战化训练路子,有效 提升军事斗争装备准备的质量效益。 1对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认识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是指以信息化条件下装备保障规律为遵循,以应对多种安 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装备保障需求为牵引,针对各种作战对手和相关非战争 军事行动特点,在近似实战条件下进行的各种针 对性 装备 保障训练活动[1].目的是 使装备保障训练进一步向信息化聚集,向未来实战贴近,向更加科学的练兵方式要保 障力。 1.1按纲施训是前提 装备保障训练与军事训练相比,在人员编制专业种类上有着明显区别,在组训手 段、考核方式上有着不同要求,必须对照大纲做、严格标准训,不能脱离大纲另搞一 套。要学习理解掌握大纲,无论是组训者还是受训者,对训练的基本原则、阶段划 分、时间分配要一清二楚,对各专业工种、训练内容、标准要求要熟记于心,为机关 按纲指导、分队按纲落实打好基础。要根据专业特点和人员编制,科学确定训练形 式,采取以工代训、送学培训、单位自训、集中组训等办法,落实大纲规定的专业训 练内容[2-3].保障分队要根据上级训练计划安排,按照“单兵强技能、班组抓抢修、 综合练协同”的要求,重点搞好单兵、班组、分队训练内容的细化。 1.2基础训练是根基 实战化训练不能好高骛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有装备训起[4].要紧贴实战需 求,狠抓基础训练,一招一式苦练保障训练基本功。专业技术人员要像练“神枪手、 神炮手”那样,练动作定型、练快速定位、练基本技能,将每件装备、每个系统、每 个平台的操作使用练到极致、将维修技能练得炉火纯青,练就“一口清”“一听 准”“一摸准”的本领。装备指挥人员要围绕提高能参善谋能力,打牢参谋“六会” 基础,能熟练掌握所属装备技战术性能,能操作使用指挥信息系统,能准确掌握携行 标准,计算需求数量,能合理预测装备受损概率和弹药器材消耗数量,达到“六会四 能”要求。保障分队要着眼提高实供、实修能力,重点抓好技能基础训练和快速检 修、野战抢修手段应用、夜视装备操作使用等实战技能的专攻精练,做到能灵活运用 指挥手段、随机筹划保障行动、临机处置突发情况。装备机关要抓好情报信息、保障 计划、保障协同和保障技术训练,掌握组织指挥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提高运 用一体化指挥平台实施保障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1.3战术训练是重点 战术训练是对基础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在实战条件下的综合运用,是装备保障实 战化训练的重要环节。组织装备保障战术训练要突出分队训练、机关训练和机关带保 障分队演练,注重区分对象、区分层次。装备机关在组织战术作业和保障要素演练 中,应注重抓好分析判断情况、提出决心建议、组织保障协同、调控保障行动等内容 训练,不断深化指挥控制和战法保法研究;保障分队要在完成单课目训练基础上,突 出班组训练、保障单元训练、专业协同训练和保障分队连贯作业;装备机关带保障分 队演练,既要按作战指挥流程规范组织保障行动,又要结合作战实际研练战法保法,
3.2.2拓展实战保障内容 以装备保障实案实地训练、实打实保训练为重点,全面增加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野 战化、实战化装备保障训练内容,充实整建制、全要素、全过程的装备保障实战化训 练内容,强化班组协同、力量筹组、快速机动和隐蔽防护等实战技能训练内容,强化 保障机构快速展开和撤收等应用技能训练内容,促进各级各类装备保障部(分)队实 战能力提高。拓展使用分队的“三熟悉、四会”“用修双能”和装备自救互救训练, 实现装备保障由技术向战技术结合,由保障人员向全员落实转变。 3.2.3渗透联保联训内容 基于联合作战通装统保、军民联保要求,充实战略、战役、战术各层次装备保障 力量,以及支援、动员等保障力量的融合对接训练内容。适应各战略方向战场储供修 体系建设,充实战略战役保障力量赴作战地域、依托战略战役保障基地和前沿支撑点 进行基地保障和支援保障的训练内容。围绕使命任务拓展,充实不同战略方向、作战 任务和战场环境的使命课题保障训练内容,完善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 等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训练内容。 3.3创新线常态开展对抗训练 针对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的特点和实际,完善部队与部队、部队与基地、部队与 院校对抗训练组训模式,走开指挥对抗、实兵对抗、检讨评估的训练路子,建立贴近 实战的对抗规则、评判标准和运行机制,放手让对抗双方自主确定保障决心、自主组 织保障行动,提高装备保障对抗训练的逼真程度,推动装备保障对抗训练向深度广度 发展。 3.3.2探索多方式模拟训练 加强实装模拟,突出高新武器装备操作、虚拟仿真环境体验、多模拟平台联网共 训,实现实装操作与模拟训练一体融合;加强装备保障兵棋推演,坚持全程模拟、自 主对抗、研讨评估,发展方案论证推演、单方预案推演、多方对抗推演等组训方式 [9];加强保障理论、方案和保法实验,突出验证保障方案计划、检验保障典型行动、 评估保障可能效果、检讨保障指挥决策、积累保障训练数据,提高实战化训练效益 [10]. 3.3.3加强网络化训练 积极拓展依托指挥专网和战术互联网的训练方式方法,突出基于“一张网、一平 台、一幅图、一流程、一个库”的指挥信息系统运用训练,突出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 联通、行动协同、综合演练,解决好运用信息系统如何练兵的问题,提高用网、融网 的装备保障训练实战化水平[11]. 4结束 语 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是新形势下提高部队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装备保障能力的 途径。抓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时紧时松,关键要持久抓落 实,要把推进装备保障实战化训练作为一场硬仗来打,着力抓好组织领导、人才队 伍、制度机制、训练保障等方面的创新落实,为提升装备保障实战能力提供有力保 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