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某旅技术室主任陈学东:17载默默耕耘成“导弹通”
荆楚网消息(记者童湛 通讯员孙二朋 陈双维)盛夏时节,二炮工程大学一间会议室里,10余名资深导弹专家齐聚一堂,为“某型导弹武器训练等效装置”召开鉴定会。这项科研成果的主人,就是某旅装备部技术室主任陈学东。
几天后,专家组给出了这样的评语:等效装置设计巧妙,操作方便,解决了“实弹训练高成本高风险”、“重点课目难训全”等困扰部队多年的训练难题,对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重大推广价值。
陈学东,湖北麻城人,1970年8月出生,1989年3月入伍,现为二炮某旅装备部技术室主任,专业技术7级,上校军衔。他怀着对导弹事业的无限挚爱,怀着对使命任务的执着信念和对科研工作的孜孜追求,紧贴实战、科研革新,紧接“地气”、服务基层,为强军目标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连续12年被基地评为导弹专业技术尖子,5项科研成果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2007年和2013年两次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被二炮评为“十大砺剑尖兵”,被全军评为优秀专业技术干部,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
世纪之交,该旅换型某新型导弹武器。部队换型,人才首先要“转型”。陈学东第一个报名参加旅新装备骨干试训队。两年后,他提前掌握新型号导弹武器的原理结构和全部专业技能,成为首批可以和科研院所专家对话的基层“导弹通”。
装备换型,训练必须转型。陈学东发现,全旅上下兴起新装备训练热潮,但沿用多年的粗放训练手段,严重制约着新装备战斗力生成,围绕训练配套设施的科研革新迫在眉睫!使命给了陈学东无尽的动力,没有试验场地,就用玻璃门把办公室外面10米长的走廊隔成“实验工作室”。不到4个月,一套针对装备操作号手训练难题、基于网络控制技术的“训练模拟装置”问世,不仅实现了操作动作、电路变化、装备状态三位一体联动显示,还以动态图像提供操作引导、错误提示,兼备了远程网络考核、操作训练存档等10余项功能。此后,陈学东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完成了百余项“基层急需、官兵满意、首长说好”的革新成果,其中“导弹训练等效装置”、“插拔装置安装架车”等32项成果被推广运用。
“技术把关员就是战斗指挥员,冲到一线破障碍解难题是应尽职责”陈学东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在一次装备年度测试中,一个元器件电解液突然着火,不远处就是导弹武器。陈学东闻讯后冲过来,凭着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徒手拔掉电源线。有人问陈学东靠什么如此果断?他坦然地说,这就是长期积累的技术“底气”。近年来,陈学东先后300余次成功处置装备故障和突发情况,成为全旅新装备训练的“定盘星”。官兵说,只要陈主任在,我们操作起来就敢上难度。
陈学东在旅里还有个“师傅”的雅号,全旅600多名操作骨干及技术尖子,从旅领导到年轻战士,几乎人人得到过他的帮带,个个叫他“师傅”。他所在的技术室也被官兵称做“镀金室”,每次科研任务,他都从基层“借调”数名技术骨干参与其中,手把手传授专业技能。前几年,技术室来了几名博士硕士,最初怎么也找不到感觉,在陈学东的悉心帮带下,如今科研如鱼得水,成为声名远播的“硕博团队”。
17载基层科研无怨无悔,17载默默耕耘助推转型。陈学东,一个旅技术室主任的平凡故事还在传扬,精彩还在延续。九游体育